上半年以来,市场货币总量M2由年初的198万亿,变为6月末的213万亿,期间增长约15万亿,而CPI物价指数却由年初的5.4%,回落到6月末的2.5%,个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经济活力不足,导致货币在市场中流通速度受阻上半年以来,贷款环境是相当宽松的,贷款门槛低,利息低,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渠道获取贷款资金很容易,也很活跃;但是由于经济活力不足,资金投资实体经济后,并不能快速取得回报,也就是存在销售不畅的问题,生产力不能完全释放,就会导致闲置资金继续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不足,取而代之的是更倾向于将闲置资金回存至银行,形成新的M2,这就导致货币供应总量M2的持续高速增长;
从银行流出的贷款资金,虽然帮助企业或者个人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恢复了正常经营,但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由于市场需求不足,无法快速消化,导致回款速率下降,货币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流通速度受阻;
小结:虽然市场货币总量增大,但是经济活力不足,导致社会生产大于消费,使得货币的流通速度受阻,为了刺激消费,消化掉过剩的生产力,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下降在所难免,通过降价使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趋于平衡状态,也就使得CPI物价指数回落。
第二、居民收入没有明显增加,倾向于减少对于生活非必需品的消费CPI指数指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跟收入水平是直接挂钩的;上半年经济不景气,疫情导致失业率上升,很多行业裁员减薪,这都导致居民收入水平的下降,一旦收入水平下降,可想而知,大家都会减少对于生活非必需品的消费,所以上半年商品价格方面,生活必需品价格在上涨,而非必需品都出现普遍下跌的现象;所以生活非必需品价格的下跌是导致CPI指数回落的直接原因;
小结: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对于生活非必需品的消费,进而使得CPI物价指数回落。
综上:上半年货币供应总量M2持续增长的同时,CPI指数却一直在回落,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经济活力不足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其二是居民收入水平影响了对于生活非必需品的消费。回答写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