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9日在巴厘岛出席G20)外长会后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称,这是两人继去年10月在罗马会面后的第二次面对面会谈。环球时报记者从前线独家获悉,中美双方都高度重视此次会晤王毅与布林肯在巴厘岛会晤,双方在会晤期间的交流全面、深入、坦诚、高效、畅通。
当地时间7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后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来源:外交部网站
中国外交部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中美双方均认为此次对话具有实质性和建设性,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减少误解和误判,为未来的高两国领导人。接触积累条件。
王毅在会上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尚未摆脱美国上届政府制造的困境,甚至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中美关系的历史叙述被人为歪曲,现实被所谓“政治正确”绑架,发展方向有进一步误入歧途的危险。根本原因是美方对华认知存在问题,由此制定的对华政策自然偏离了正确轨道。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些自相矛盾和言行不一致,反映了美国世界观、中国观和中美历史观、利益观和竞争观的严重偏差。许多人认为,美国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中国恐惧症”。如果任由这种“威胁扩张”发展,美国的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来的死胡同。
王毅表示,中美关系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则是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中方已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单:要求美方纠正对华错误政策、错误言行的清单,中方关注的重点案件清单,中方关注的涉华法案清单。最受关注的,还有中美合作的8个领域名单。我们希望美国能认真对待。
王毅全面阐述了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谨言慎行,不得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同时,他还驳斥了美方在涉疆、涉港、海事等问题上的一些错误看法。
布林肯在会晤中介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称美国不谋求对华“新冷战”,不谋求改变中国体制,不挑战中国人的统治地位共产党,不谋求遏制中国,不支持“台独”,不谋求改变台海现状。美国致力于管控双边关系中的风险因素,对与中国的合作持开放态度。
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方在新闻稿中称此次会议“实质性”和“建设性”。双边关系中的具体问题。会议的“建设性”体现在达成一些共识,解决了一些具体突出的问题。此外,美国也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表态,但关键是要落实。中国将永远听其言,观其行。
据环球时报记者报道,中美外长在巴厘岛的会晤持续了五个多小时。对于“一对一”的会议,五个小时是很长的时间。在谈话中非常罕见。此外王毅与布林肯在巴厘岛会晤,会议全程采用了同声传译,这意味着在会晤期间,双方可以就中美关系中广泛的问题进行非常充分的沟通,有利于清楚地传达彼此的信息。
《环球时报》巴厘岛特约记者在会前参加了外交部长会见记者。会议在布林肯下榻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为确保会议顺利进行,美方实施了比G20外长会更严格的安保规定,严格规定只允许中美记者在会前提交采访申请。关联。布林肯在现场告诉记者,虽然双方领导人在疫情期间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保持着沟通,但无论如何也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交流。他很珍惜这次会面的机会,希望能取得积极成果。
王毅与布林肯的会面引起外界广泛关注。据彭博社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表示,双方的交流非常坦诚。路透社称,美国官员在会晤前表示,此次会晤旨在保持艰难的美中关系稳定,防止其无意中升级为冲突。 《联合早报》10日援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学者李明江的话说:“过去,美国对中国提出了要求,这次中国提出了四个清单,它正在用类似的方法把球扔给美国,那里表明中国正在争取塑造中美关系的主动权。”在他看来,虽然双方在本次会晤中尚未看到立场有所松动或矛盾缓和,但整体气氛还是比较有建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