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049海口市3
2015年7月,我特地放了十天假回老家探望家人。一回到海口老家,就听到姐姐说中山路已经改造成景区“拱廊老街”,很有格调。 (海南话,读fái)
7 月 15 日,我去叔叔家看奶奶,看望了我的老人,但我没有带上我的新单反相机来炫耀。下午回来,坐大巴到海口钟楼。
下车过马路到长堤路与新华北交叉口,你会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拱廊老街”。往南走就是德胜沙路。据说,海南岛解放时,还是海淀河附近的一片海滩。在这里取得了胜利,因此得名“德胜沙”,其他省市也使用“德胜”和“德胜”。不同。
新华北路,往南到中山路口,走中山路。小时记忆在中山商场买了飞棋,把棋子的反面画成黑白双陆棋,练智商。当时,穷人买不起20块钱的一对围棋。两对飞棋只要一元,棋子就够玩五子棋了。
中山路沿街偶尔会有主题雕塑,然后去“街机故事”摄影展了解老海口的人文历史。出来后沿着博爱北路走,就到了曾经住过的新民西路。可惜已经归还给家乡的老百姓,被出租成了地摊,再也回不来的童年了。
再到解放西路,原工人文化宫已被拆除,建成“金棕榈”商业广场。顺着胡同走到青年宫,也被拆了,还在建设中。
返回解放西路,步行至新华书店。胡同旁边,去“老琼崖第一大会址”,进去参观,里面不能拍照。
出来后,走到友谊桥,看了一眼“一中旋转木马”,太阳城大酒店,高楼旁边,海口一中的校门似乎是更小。
然后走大同路,去拱廊小吃街,吃顿爽口的饭菜。出来后坐公交车回家。好像下雨了,所以在家里呆了三天,顺便带了两个娃娃。他还重新制作了他的旧物,他在学生时代获得的奖项等等。
7月20日,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姐姐说是通过某个网站买的打折车票,就带着我和我妈,我的两件宝贝,司机就开车去了。然而,天气变幻莫测,我们到达停车场时下起了小雨。妈妈说她和小宝住在一起,因为她太小了,不会被风吹雨打着凉,而且司机还说她去过那里以后就不进去了。只有我、姐姐和大宝进去参观。
入口处标语“抗战必胜,立国必建”。撑着雨伞在雨中走了一会后,夏雨开始接机,停在一家店里参观。雨停了一点,继续出去散步。听说是模仿重庆山城老街的建筑风格建造的。它被用来拍摄和保存为风景名胜区。是以导演名义的文旅项目。
沿着主街往前走,有高差,所以建了一个楼梯。从高处拍下来后,我走到底部,转身拍下了楼梯。很多建筑只是“表面”,外面的建筑和招牌看起来还可以。其实有些立面没什么内容,就连楼房旁边的小巷都能看到远处的护栏和农田。
还是逛一会儿,在一些展示道具前拍照。大宝高兴极了,走到一个手印前,还比了自己的小手。逛完就出来了,司机开车送我们回去。
7月21日,海口假日海滩。海口市民的观海观浪选择地处滨海大道,北临琼州海峡,沙滩旁椰林。十多年前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的时候海口海甸岛相机,你可以去海边捡海螺壳和寄居蟹。不过海口海甸岛相机,大部分人都是组队来烧烤,进行野外拓展。沙滩上还有一些收费项目,比如私人承包,在摇椅旁边放一只真孔雀,还有“个人拍照费,十元一次”的牌子。我主要是来看看海边的风景。碰巧遇到一个游客让我拿他的手机帮我拍照。我还让他拿着单反相机给我拍了张照片。过了观海台,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椰林。看到一堆废弃的石砖,高度刚刚好,斜着单反相机,自拍了一张。前进到烧烤摊,你就完成了。坐公交车回家。
7月22日,海南省博物馆。和家人一起进去参观,了解海南省的历史、人文、民俗、李津等。
7 月 23 日,早班机。妈妈特意打车送我去机场,到了候机楼外,我还记得拿自拍杆拍全家福。那时候对单反相机的操作还不是很了解,手机拍摄的效果还可以。
上飞机,看看外面的云,中午到达重庆。
重庆篇,见《穿行》038重庆市。
夜胜清友,2020年3月21日写。